在品牌营销中,"信任"始终是客户决策的核心驱动力,这一规律在B2B工业品领域尤为显著。工业品采购具有金额大、周期长、技术复杂、风险高等特点,使得信任成为交易达成的关键要素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消费品领域,信任始终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基础要素。
从品牌价值体系来看,信任具有双重属性:
理性信任:基于客观能力的可验证评估
感性信任:基于情感联结的主观判断
这种双重属性源于人类认知的特点 - 我们的决策始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与多数侧重理性价值分析的咨询顾问不同,笔者艺术“出身”,涉猎广泛,更倾向于从感性价值维度探索品牌建设的创造性。这种带有艺术家特质的专业视角,为品牌信任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思考维度。
笔者多年从事B2B工业品牌营销工作,结合多年实践,从信任的理性和感性角度,建立了一个“TRUST信任模型”如下:
T- Technology技术可信度
R-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
U- Unity协作共生
S- Sincerity真诚沟通
T- Transparency透明可溯
TRUST模型框架
一、理性信任维度(基于客观能力的可验证评估)
1. Technology技术可信度
Technology技术可信度是核心理性要素,是理性信任的根本,技术可信度是通过技术实力建立客户对产品效能及品牌的信任,与产品强绑定,据统计:技术可信度在工业采购决策中占比约40%-60%的权重。
Technology技术可靠性的子维度与落地策略:
+体现企业的技术专利(如发明专利)、研发投入、国际认证(如ISO、CE、UL)等硬实力(研发投入可视化)
+可通过发布技术白皮书或主导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(如IEEE标准)树立权威形象。例如华为发布《5G工业互联白皮书》,强化其在工业通信领域的技术话语权。
+与质量稳定性相关的实测数据,例如第三方提供的耐久性测试、能效比测试等检测报告。还可展示质量控制体系,例如6S管理体系、丰田精益管理体系等。
+展示与客户使用及反馈相关的案例背书或历史积淀,例如行业头部客户的成功应用案例;展示产品在某一应用中XX年无重大安全事故记录传递的“实践验证的可靠性”
2. Transparency透明可溯
Transparency透明可溯的重点在于强化理性信任,作用原理在于全链路信息的开放,以便降低客户的风险感知和验证成本,最终降低客户决策风险。
Transparency透明可溯的子维度与落地策略:
+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过程可视化,可通过VR实景、工厂直播、数字化工厂建设等方式实现。
+价格体系透明,例如米其林公开轮胎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式。
+产业链生态及供应链溯源等,与上下游头部企业(如西门子、博世)的战略合作,增强供应链可信度。
+服务流程可追踪,例如德马工业网站及小程序可实时查看产品的图纸、查看修改订单信息、生产进度、物流状态等信息。
二、感性信任维度(基于情感联结的主观判断)
1. Sincerity真诚沟通
Sincerity真诚沟通是关键感性要素,在于以专业、透明、克制的方式传递信息。在中文的语境中,“真诚”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,一方面是“真”,即沟通的客观素材是真实的,而非虚假的;另一方面是“诚”,即沟通的主观态度应该是诚恳的、诚实的、坦诚的。
Sincerity真诚沟通的子维度与落地策略:
+体现需求响应的及时性,例如承诺"24小时到场","48小时解决问题"等服务条款;
+沟通坦诚,直面问题不回避,甚至主动披露“缺陷”。在工业品销售中,客户特别看重销售人员的专业诚实度。
+一致性原则,产品及服务品质、品牌接触点的视觉及话语体系不弄虚作假、不过度夸大、不过度包装。
+建立情感账户的关键存款方式,在决策链中建立情感连接。总之要做到工程师的信任、管理层的共鸣、采购部门的安全感。
2.Unity协作共生
Unity协作共生是高阶的感性要素,协作共生的目的是与客户、合作伙伴构建利益共同体。
Unity协作共生的子维度与落地策略:
+可采用联合研发、需求反向定制等深度合作。例如山特维克可乐满刀具参与到客户的发动机研发项目中;三一重工邀请客户参与挖掘机的设计。
+通过建立产业生态联盟,生态资源共享,产业协同,实现价值共创。
+知识协同进化,产生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信任壁垒。例如发那科公开数控系统API接口。
三、复合型维度(理性+感性双重属性)
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: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兼具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属性,是企业在环境、社会和商业伦理中展现出的长期责任感。
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的子维度与落地策略:
1、理性层面:即合同的履约率,质保及售后承诺等。
2、感性层面:危机处理态度及行业责任担当等。在危机事件中主动承担责任,例如产品或设备召回时全额赔偿;社会责任及社会价值践行等软性表
现,例如ESG实践,环保投入,零碳工厂建设、以及与员工健康福利等相关的非商业行为。
TRUST模型特性
模型具有多样特性,以下为主要特性:
动态性:工业客户信任需求在合作的不同阶段关注点不同,例如洽谈阶段的客户更关注技术可信度及成功案例,长期合作后,责任担当和协作共生权重增加。此外,工业客户的信任需求随技术周期的变化而变化,例如在当下人工智能物联网(AIoT)是技术浪潮的热点,此类客户更关注数据的透明度。
复杂性:信任模型多维耦合,五大维度(T-R-U-S-T)相互关联,协同作用,某一维度的变化(例如技术故障)会触发其它维度的调整(例如加强透明沟通)。
可量化:应用中可通过指标量化信任程度,例如技术的可信度,可通过系统稳定性,数据加密等级来量化;责任担当可通过历史履约记录,危机响应速度等指标;透明可溯可通过信息的开放程度量化。
非对称性:信任的建立与崩塌速度不对称,正所谓: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信任的建立包含了时间价值,需要长期多维(如技术+责任+透明)积累,但是信任却可能快速崩塌,单一维度的重大失误,例如技术参数的造假,可能导致信任快速崩塌。
中国市场的特殊性:与欧美市场相比较,欧美企业更依赖标准认证与数据透明,中国企业需额外强化体制背书与关系沉淀。中国市场是关系型信任文化,信任是建立在长期互动沉淀上,通过行业展会、技术培训、或是其它私人社交关系等线下场景建立“熟人信任”,还可以通过担任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地位获得圈层认可;体制性信任背书是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之一,央国企身份,在重大项目中,“国家队”标签天然降低客户风险顾虑;此外,参与政府合作项目、专项项目获得隐形信用加持。
B2B工业品牌信任构建的路径
B2B工业品牌的“信任营销”从“信任基建”启始, TRUST模型本质是构建一套非人格化信任系统,通过技术(T)、责任(R)、协作(U)、真诚(S)、透明(T)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,超越消费品牌的感性认同,形成信任闭环,它有如滚滚的车轮,驱动品牌向前。
在此模型中,理性信任是入场券(T技术+T透明)→ 感性信任是溢价源(S真诚+U协作)→ 责任担当是护城河(R责任),在营销传播中,TRUST信任模型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客户“喜欢”品牌,而是让其确信:选择该品牌是综合风险最低的最佳决策。